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超声波检查:颈动脉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高频声波来成像,可以评价动脉壁的厚度和斑块的存在情况。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血管事件风险大约增加10%。
2.冠状动脉钙化评分:通过无创CT扫描,利用Agatston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钙化评分越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越高。例如,评分在100至400之间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4倍以上。
3.血液检测: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非常重要。数据显示,每降低1%的低密度脂蛋白,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约1%。
4.血压监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害因素,持续监测血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
5.MRI和MRA检查: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提供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详细图像,帮助发现动脉狭窄、斑块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6.肱踝脉搏波速度:这是评估动脉硬化的一项新兴指标,通过测量从肱动脉到踝动脉的脉搏传播速度,反映动脉的弹性和硬化程度。研究指出,baPWV值每增加1米/秒,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5%。
动脉硬化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个体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定期检查和及时干预对于预防和管理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