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源性原因:
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源性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
心肌梗死,即心脏部分肌肉因血供不足而受损,是心跳骤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是直接导致心跳骤停的常见类型。
心肌病,如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会影响心脏功能并增加心跳骤停风险。
心脏瓣膜疾病,例如主动脉瓣狭窄,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2.非心源性原因: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或低钾血症,会干扰正常的心脏电活动。
药物或物质中毒,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卡因等,能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
严重的外伤,特别是胸部创伤,可能直接破坏心脏结构。
窒息、溺水等导致急性缺氧的情况,会对心脏造成严重打击。
严重感染或败血症会导致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和心功能衰竭。
心跳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极短,因此在识别心跳骤停的症状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显著提高存活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降低心跳骤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