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玻璃体基本结构:玻璃体是眼球内一种透明凝胶状组织,占据约80%的眼内容积,其主要成分是水(占98%-99%)、少量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玻璃体负责维持眼球的形态,并为视网膜提供支撑。
2.近视对玻璃体的影响:
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长度逐渐变长,导致玻璃体腔增大,玻璃体内部结构可能因此受到牵拉。
高度近视患者中,玻璃体液化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正常情况下液化率约为20%,而在高度近视者中这一比例可达60%以上。
液化的玻璃体会减少其对视网膜的支撑作用,增加视网膜撕裂、脱离等疾病的风险。
3.玻璃体后脱离的机制及风险:
玻璃体液化后可能从后方逐渐脱离视网膜,这种现象称为玻璃体后脱离。通常随年龄增加出现,但高度近视人群中发生年龄提前。
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40岁前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概率可达50%以上,而非高度近视者多发生在50岁以后。
玻璃体后脱离可能造成视网膜周边部出现裂孔,进一步发展为视网膜脱离。
4.症状表现及临床风险:
玻璃体液化或者后脱离常伴有飞蚊症,表现为眼前漂浮物数量增多。
如果同时伴有闪光感或视力突然下降,应警惕视网膜病变的可能,包括裂孔或脱离。
预防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需尽早干预,包括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眼轴长度及玻璃体状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近距离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