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病因分类及严重性分析
细菌性角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眼红、疼痛、怕光和视力下降。这类角膜炎若早期用抗生素治疗,多能控制,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角膜溃疡或穿孔,危及视力。
病毒性角膜炎:常见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刺痛、流泪以及视力模糊。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可能导致角膜瘢痕形成,影响视力。
真菌性角膜炎:多见于外伤后或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人群,进展较快,需尽早使用抗真菌药物,否则可导致眼球结构不可逆损伤。
寄生虫性角膜炎:例如棘阿米巴角膜炎,主要发生在接触污染水源者中,治疗困难且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2.发病率与预后因素
全球范围内,感染性角膜炎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例新发角膜炎病例,其中10%-15%可能造成永久视觉障碍。
轻症患者若遵医嘱治疗,90%以上能够完全康复;但重症患者特别是感染波及深层组织者,视功能恢复较差。
3.高危因素识别
长期使用隐形眼镜、眼部外伤史、免疫力低下、干眼症等都是角膜炎的风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感染风险更高,需警惕其发展为复杂性角膜炎。
4.治疗与护理建议
细菌或真菌感染需要针对性药物治疗,避免激素类药物滥用,以免加重疾病。
日常应注意保持眼部卫生,避免揉眼、接触脏水或其他污染物。定期检查视力,发现症状及时就诊。
角膜炎是否为重病因个体情况而异,关键在于及时就诊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