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血管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主要由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引起。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血管的异常扩张导致周围组织受到压力,产生疼痛。
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脉搏样跳动的剧烈头痛,通常位于头部一侧;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对光和声音敏感。部分患者在头痛发作前会出现视觉或感觉上的先兆,如视力模糊或闪光。
诱因:可能由压力、激素变化(如月经周期)、特定食物(如巧克力、红酒)、环境变化等触发。
2.神经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主要由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引起,特别是三叉神经的过度活跃。可能涉及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如血清素水平降低。
症状:头痛通常为持续的钝痛或压迫感,多发生在头部的多个区域,不限于一侧。可能伴随颈部僵硬、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但较少出现恶心、呕吐和对光、声音的敏感。
诱因:情绪波动、睡眠不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诱发神经性偏头痛。
通过了解两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血管性偏头痛,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血管收缩剂可能有效,而神经性偏头痛则可以考虑使用神经调节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作息以及避免已知诱因,有助于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