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病因:
肝源性糖尿病:主要由严重肝脏疾病引起,如肝硬化、慢性肝炎或脂肪肝。这些疾病影响肝脏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有关。常见风险因素包括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和遗传因素。
2.临床表现: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肝脏疾病的症状,如黄疸、腹水和食欲减退。肝源性糖尿病的血糖波动通常较大,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2型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部分患者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升高。
3.诊断:
肝源性糖尿病:诊断依赖于确诊肝脏疾病的存在,通过血糖检测和糖耐量试验支持诊断。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4.治疗管理:
肝源性糖尿病: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原发肝脏疾病,同时使用适当的降糖药物。由于肝功能受损,某些药物需谨慎使用,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2型糖尿病: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综合管理血糖、血压、血脂水平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5.预后:
肝源性糖尿病:预后取决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通过合适的管理,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长期监测和管理仍然至关重要。
肝源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尽管都涉及血糖问题,但其病因、表现和管理各有特点。正确区分和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