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定义与形成过程:
肾结晶:指的是尿液中矿物质如草酸钙、磷酸盐等以微小晶体形式沉淀。这通常是由于尿液中过多的矿物质无法完全溶解而形成。
肾结石:由肾结晶进一步聚集并逐渐增大而形成的较大硬块。结石可以阻塞泌尿系统,引起疼痛和其他症状。
2.大小与形态:
肾结晶:一般直径在几微米到几毫米之间,肉眼难以发现。
肾结石:大小从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扫描,明确其位置和大小。
3.症状表现:
肾结晶:多数情况下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通过尿常规检测发现。
肾结石:可能引起剧烈的腰部或腹部疼痛,血尿(尿中带血)、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和感染。
4.风险因素:
肾结晶:高蛋白、高钠、高草酸饮食、脱水、遗传等因素可增加风险。
肾结石:上述因素同样适用,但更显著的影响还有泌尿系统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5.预防与治疗:
肾结晶:主要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来预防。必要时可使用药物调节尿液pH值。
肾结石:小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促进排出,大结石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或手术取石。
肾结晶是肾结石的前兆,应予以重视。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肾结石的形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对保护肾脏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