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路感染:长期反复的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盐类沉积,形成结石。特别是在女性中,由于尿道较短且靠近会阴部,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2.代谢紊乱: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尿液中钙、草酸或尿酸浓度增加,从而促进结石的生成。
3.水分摄入不足:饮水量过少会使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更容易形成晶体,从而发展为结石。
4.饮食习惯:高盐、高蛋白或高草酸的饮食会提高尿液中相关成分的浓度,增加结石形成风险。例如菠菜、坚果和巧克力含有较多草酸,食用过量可能诱发问题。
5.尿路梗阻:如果存在尿道狭窄或其他影响尿液流动的情况,尿液滞留会使矿物质沉积并逐渐形成结石。
6.医疗器械使用:某些医疗操作或导尿管的长期使用可能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和结石形成。
7.先天解剖结构异常:某些先天性的泌尿系统畸形可能改变尿液动力学,使尿液中的矿物质更容易沉积。
发现尿道结石后,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位置和大小,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碎石或手术治疗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饮水、调整饮食结构,并定期监测泌尿系统健康状态,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