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心梗,即心肌梗死,是指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因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完全堵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心梗多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
动脉粥样硬化:占心梗发病率的80%-90%。脂质在动脉内壁沉积形成斑块,逐渐增大后可能破裂,引发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在受损的动脉内壁上形成血栓,阻断血流。
血管痉挛:偶尔发生于健康人群中,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血流减少,使心肌缺血。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等高危因素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
2.脑梗,即脑梗死,是由于供应大脑的脑动脉发生阻塞,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并最终坏死。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动脉粥样硬化:同样是主要原因,约70%-80%的脑梗死病例与此相关。斑块增大后可直接阻塞或脱落形成栓子,堵塞更小的脑动脉。
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已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管内,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
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导致的血栓脱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吸烟等也是脑梗的重要风险因素。
尽管心梗和脑梗的发病机制有共性,但其发生部位和症状不同。心梗患者常表现为胸痛、气短、出汗等;而脑梗患者则可能表现为突发的偏瘫、失语、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预防这两种疾病需要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并定期检查身体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