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成因:
胆汁淤积:当胆汁在胆囊内停滞不前时,其中的胆固醇和钙盐沉积下来,形成细小的结晶颗粒。
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固醇过多会增加胆石形成的风险,尤其是在高胆固醇饮食或肥胖的人群中。
肝功能异常: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包含超过量的胆红素和钙,从而促进结石形成。
激素影响: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影响胆汁的流动和成分,从而形成泥沙样结石。
2.症状与诊断:
疼痛:右上腹部或背部常见阵发性疼痛,特别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消化不良:包括恶心、呕吐、腹胀及排气增多。
超声检查:超声波是检测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有效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胆囊内的细小结晶颗粒。
血液检查:可能会发现肝功能指标升高,提示肝胆系统存在问题。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口服溶石药物,如熊脱氧胆酸,可帮助溶解较小的胆固醇结石。
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多吃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以改善胆汁流动。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泥沙样结石虽然不会立即威胁生命,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阻塞等并发症。平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胆囊泥沙样结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