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味辛、苦:辛味有发散作用,能疏散风热;苦味有泻火作用,能清热解毒。
2.性寒:寒性药物适用于热证,能清热泻火,对炎症、肿痛等症状有效。
3.归肝、胆经:归入肝经和胆经,可以调理肝胆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肿痛,以及胆热所引起的黄疸、口苦等症状。
夏枯草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疬痰核、乳痈肿痛等症状。但需要注意,体质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寒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