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汗腺类型:人体有两类汗腺,即小汗腺和大汗腺。臭汗症主要与大汗腺有关。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肛门周围等部位,这些部位分泌的汗液含大量蛋白质和脂质,容易被细菌分解。
2.细菌作用:大汗腺分泌的汗液本身无味,但当汗液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时,会产生挥发性物质,如脂肪酸和氨基酸,使汗液散发出异味。这些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丙酸菌等。
3.遗传因素:臭汗症具有一定遗传性,常有家族史。研究发现,父母一方患有臭汗症,其子女发生率约为50%;父母双方均患病,子女发生率可达80%。
4.饮食习惯:饮食对汗液气味也有影响。例如,摄入大量辛辣食物、酒精、大蒜等会增加汗液的刺激性气味。
5.激素水平:激素变化亦可能影响汗液分泌。青春期、月经周期、妊娠等时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大汗腺分泌量可能增加,从而导致臭汗症。
6.卫生习惯: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勤洗澡、不更换衣物等,可使汗液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为细菌繁殖提供优越环境,加重臭汗症。
臭汗症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对日常社交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改善个人卫生、保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以及适当使用止汗剂可有效减轻症状。必要时可咨询医生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