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控制呼吸:深呼吸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建议尝试腹式呼吸法。吸气时使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每次呼吸时间保持在4-5秒之间。重复几次,可明显感觉到心情平复。
2.转移注意力:通过从事其他活动来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阅读书籍或做一些轻松的运动。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心理压力,使身体逐渐恢复平静状态。
3.适当休息:情绪激动往往会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建议在平静下来后进行短暂的休息。闭目养神或短暂小憩有助于恢复体能,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4.按摩放松:轻柔地按摩颈部、肩膀和背部,可以帮助肌肉放松,减缓因紧张引起的颤抖感。同时,也可以配合温热敷,提高血液循环,进一步舒缓身体的不适。
5.社交支持:与亲友交流,倾诉自己的情绪困扰,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能有效缓解心理负担。研究显示,社交支持对情绪调节有显著作用。
如果上述方法未能缓解症状,或者情绪激动和发抖现象频繁出现,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疗干预。长期情绪紊乱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