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胆泥症定义:胆泥是指胆囊内胆汁中的固体颗粒。它们可以由胆固醇、胆红素或钙盐组成。
2.形成原因:
1)胆汁淤积:如长时间禁食、快速减肥或妊娠等情况会导致胆汁长期停留在胆囊内,增加胆泥形成的风险。
2)胆汁成分改变:如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也可能引起胆泥。
3)使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替代疗法、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3.危害:
1)胆结石:胆泥增多后,有可能逐渐凝集成胆结石,造成胆道梗阻。
2)胆囊炎:胆泥长期存在可引起胆囊壁炎症,甚至发展为急性胆囊炎。
3)胆管炎和胰腺炎:重度胆泥还可能进入胆总管,引发胆管炎或胰腺炎,需紧急处理。
4.诊断与治疗:
1)超声检查:超声波是检测胆泥的重要工具,可以明确其位置和数量。
2)药物治疗:轻度病例可以通过口服溶解胆泥的药物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彻底解决问题。
5.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保持均衡营养。
2)控制体重:避免快速减肥,维持稳定体重。
3)避免长期禁食:确保规律进食,避免胆汁长期淤积。
胆泥症虽然不一定马上危及生命,但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