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甲状腺外科
1.分类
微钙化:直径小于1毫米,多为恶性病变(如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
粗大钙化:直径较大,常见于良性病变如甲状腺腺瘤、囊肿等。
环状钙化:钙化环绕结节分布,通常与囊性结节或良性病变相关。
点状钙化:表现为散在小点,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慢性炎症或恶性肿瘤。
2.病因
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是其典型特征,约30%-70%的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可见。
甲状腺腺瘤:可能出现粗大或环状钙化,约10%-20%的腺瘤伴有钙化。
甲状腺囊肿:退行性变过程中形成钙化,表现为粗大钙化或环状钙化。
慢性炎症:如桥本甲状腺炎,因纤维化和炎症刺激导致点状钙化。
其他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局部坏死后组织钙化。
3.临床意义
钙化类型不同,诊断意义不同。微钙化具有较高的恶性风险指向性,而粗大钙化通常提示良性病变。
钙化的分布、形态以及与其他超声征象(如血流、边界、回声)的结合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
若钙化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其他恶性表现,需进一步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
钙化的发现应结合患者的症状、其他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全面评估,以明确病变性质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