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毒传播: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中,通过咬伤、抓伤等方式进入人体。一些常见的传播动物包括狗、猫、蝙蝠等。即使没有明显咬痕,也可能通过微小抓伤或破损皮肤感染。
2.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到3个月,但也有可能短至几天或长达数年。此期间,病毒在局部组织内增殖并逐渐侵入神经系统,因此无特异症状。
3.临床表现: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恐水、怕风、吞咽困难、肌肉痉挛等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发生临床症状,死亡率几近100%。
4.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是确诊狂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脑组织活检、荧光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等。这些检测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并且只能在医疗机构进行。
5.疫苗接种: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是暴露后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侵袭神经系统,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而致命的疾病,自测无法提供科学依据。暴露后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避免与陌生动物接触,定期给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