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清洁创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肥皂水轻轻清洗流血部位,确保去除污垢和细菌。
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轻轻擦拭,避免过度摩擦,以免加重出血。
2.止血:
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轻压流血处,持续几分钟,促使血液凝固。
如果出血量大且无法自行止住,应立即就医。
3.消毒:
在流血停止后,可以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局部消毒,防止感染。
4.覆盖创口: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保护创面,防止外界污染物接触。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口干燥清洁。
5.观察与护理:
每日检查创口是否有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如发现异常应尽快就医。
避免抓挠或摩擦瘢痕疙瘩,以防再次破皮流血。
6.就医处理:
若流血频繁或流血量较大,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激光治疗、药物注射等。
定期监测瘢痕疙瘩的状态,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