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植物来源:
土茯苓: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茎。
赤茯苓: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是茯苓的一种。
2.化学成分:
土茯苓:含有皂苷类化合物、多糖、甾体化合物和生物碱等。
赤茯苓:富含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及酚类化合物。
3.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痈肿疮毒、梅毒等疾病。
赤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心悸失眠等症。
4.药性差异: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
赤茯苓:性平,味甘、淡,无毒。
土茯苓和赤茯苓在来源、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上均有显著不同。在选用时,应根据具体病症及患者体质进行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