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手术后的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肉芽组织充满创面,此时局部血管较为丰富且脆弱。如果稍有摩擦、咳嗽或用力排便,可能会引起轻微渗血。这种情况一般伴随着少量的鲜红色血液,不持续出血。
2.局部感染导致炎症反应
如果术后护理不到位,例如清洁不彻底或伤口区域长期潮湿,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局部感染。感染可使伤口周围组织变得脆弱,并表现为反复渗血,还可能伴有肿胀、分泌物增多甚至疼痛感。
3.痔核或其他潜在病变
肛瘘手术虽然针对瘘管进行处理,但若患者同时存在痔疮或直肠内其他病变,排便时可能诱发这些病变部位破裂出血。例如内痔的黏膜损伤也容易导致大便带血。
4.术后形成肛缘裂口
由于长期排便不规律或便秘,硬便通过肛门时可能撕裂皮肤,形成新的肛裂,导致局部出血。这种情况下通常伴随排便疼痛,便后发现血滴或血迹。
5.个体差异性愈合延迟
一些患者因基础健康状况不佳(如糖尿病)或血液循环差,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间歇性出血,甚至混杂有浆液性质的渗出物。
6.术后残余瘘道未完全治愈
若手术中未能彻底清除所有瘘管分支或残存感染灶,可能在术后形成隐匿性小瘘管。这些瘘管在炎症刺激下可再次破溃流血。
出血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尤其是伴有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化脓症状时,应警惕严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平时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和用力过猛的活动,饮食调整以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