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齿状线:位于肛管约2厘米处,是一个解剖标志,用于区分内痔和外痔所在的位置。齿状线以上的区域由内胚层衍生,而以下区域由外胚层衍生。
2.上皮组织:齿状线以上覆盖的是柱状上皮,这部分没有痛觉神经末梢;而齿状线以下覆盖的是鳞状上皮,具备丰富的痛觉神经末梢,因此在这一区域发生病变时,疼痛感更强烈。
3.肛垫:在齿状线附近可以发现血管丰富的肛垫,其功能包括协助肛门的密闭性。肛垫的支持结构退化或膨出可能导致痔疮。
4.内括约肌:它是一种平滑肌,围绕肛管形成一个连续的环,负责自主控制排便过程。
5.外括约肌:位于内括约肌之外,由骨骼肌构成,受到随意神经的控制,可以自主调节排便。
6.肛腺:位于齿状线附近的肛隐窝中,负责分泌粘液以润滑肛管,这些腺体可能成为肛周脓肿及瘘管的起点。
这些细微的解剖结构确保了肛门的正常功能,同时也提示需要注意其健康状况,以防止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