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后的24小时到1周内。此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性头痛、半身不遂、言语困难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显示出缺血性改变,但有时在早期可能并不明显。急性期的治疗重点在于尽快恢复大脑的血流,如使用溶栓药物。
2.亚急性期:一般发生在急性期后的一周到一个月内。在此阶段,炎症反应逐渐显现,胶质细胞增殖,大脑组织开始修复和重塑。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康复治疗在此期间极为重要。影像学上,可以观察到更明确的梗死区域和水肿。
3.慢性期:从发病后一月至数年间,此时缺血坏死的脑组织已经永久性损伤,被胶质细胞和结缔组织所替代。临床表现趋于稳定,但也可能遗留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慢性期康复主要集中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帮助患者适应残余功能障碍。
需要警惕的是,脑梗死分期并非严格固定,每个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及时识别和处理急性期症状对于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