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骨量减少:这是骨密度下降的早期阶段。骨密度T值通常介于-1至-2.5之间。这一阶段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提示未来可能发展为骨质疏松的风险。
2.骨质疏松:代表骨密度显著降低,定义为骨密度T值低于-2.5。这种情况下,骨骼变得脆弱,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幅增加,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脊椎和腕部。
3.预防及管理:骨量减少阶段,加强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进展。在确诊骨质疏松后,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类药物,以降低骨折风险。
积极监测骨密度变化,进行健康检查和咨询专业意见,能有效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