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观察和定期随访:
如果肺结节小于5毫米且无恶性特征,例如边界清晰、形状规则,可以选择短期内不进行干预,但需要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包括低剂量CT检查,以监测其变化。
数据显示,大多数良性结节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在儿童中。
2.病史调查与辅助检查:
应仔细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史或结核接触史,因为感染性病变(如结核)是儿童肺结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液检查可能包括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结核菌素皮试或干扰素释放实验,排除潜在感染。
3.抗感染治疗:
如果通过影像学或病史提示肺结节与感染有关,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如抗细菌或抗真菌药物)或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通常为2至6个月,具体用药由医生根据病因决定。
4.手术切除:
对于直径大于10毫米、有不规则边缘或快速增长的结节,需高度怀疑恶性可能。此时建议胸腔镜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性质。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介入可极大提高预后。
5.心理支持与家长教育:
肺结节本身并非绝对等同于严重疾病,但需重视其潜在风险。帮助家长理解良性结节的高比例特点,避免过度紧张,同时配合随诊和必要检查。
肺结节的管理首先强调精准评估和科学判断,不盲目治疗也不轻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