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形成原因:肾结石主要由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物质构成。当这些物质在尿液中浓度过高时,会逐渐结晶并形成固体颗粒,即结石。
2.大小与位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会影响是否能随尿液排出。一般来说,小于5毫米的结石更容易通过尿道自然排出,而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3.排出过程:当结石从肾脏移动到输尿管时,可能会引起疼痛、血尿等症状。随着尿液的流动,结石会进一步被推向膀胱,然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4.疼痛和不适:在结石通过尿路时,由于其表面粗糙和边缘锐利,可能会刺激尿路内壁,导致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感,这种疼痛通常称为肾绞痛。
5.检查和诊断:通过超声波、CT扫描或X光片可以帮助医生确认结石的存在及其具体位置和大小。
定期进行体检,并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可以有效降低肾结石再次发生的风险。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整,减少高草酸、高钙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防止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