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道恶性肿瘤多起源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其恶性增生会导致肿块形成。最常见的类型为腺癌,占所有肠道恶性肿瘤的90%以上。
2.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带血或隐血阳性、腹痛、体重下降、乏力等表现。
3.根据肿瘤位置,可分为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右半结肠癌易引起贫血和隐匿性出血,而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导致肠梗阻。直肠癌常伴随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4.高危因素包括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遗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肥胖和缺乏运动等。
5.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CEA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如CT、MRI)以及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肠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同时可进行活检以明确组织学类型。
6.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早期发现并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晚期患者则需要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平时应注意健康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高脂肪和高加工食品,多运动并保持体重适中,同时定期进行筛查,尤其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