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或慢性胃炎:胃黏膜的炎症会导致胃部不适,常伴随间歇性的恶心、呕吐。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管,可引发恶心、烧心或反酸。
胆囊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可能导致恶心感,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肠梗阻:如果肠道出现堵塞,也可能导致反复恶心、呕吐,并伴腹胀。
2.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可能出现恶心、头晕、乏力等表现。
妊娠反应:孕早期由于激素水平波动,许多女性会经历恶心和呕吐。
尿毒症或肝功能异常: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可能刺激中枢神经,引起恶心。
3.耳鼻喉及神经系统疾病:
前庭功能障碍:如眩晕症、梅尼埃病,这些情况可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晕。
偏头痛:某些人偏头痛前或过程中会出现恶心感。
中枢性原因:如颅内压升高、脑炎,都可能引发恶心、呕吐,但通常还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4.心理和药物因素:
精神性恶心:情绪紧张、焦虑是引发恶心的一大因素。
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生素)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
饮酒过量:酒精对胃黏膜刺激较强,容易引发间歇性呕吐。
规律记录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非常重要。如果恶心反复发生且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胃镜、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