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常见原因
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常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
消化不良: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食物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胃部不适。
胃溃疡或胃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损伤可引发胃部持续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感。
胆囊炎或胆石症:右上腹痛伴恶心需警惕,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的情况。
胰腺炎: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为特征,常需立即医疗干预。
2.伴随症状观察
是否有腹泻、便血或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可能性。
是否伴随发热:若有发热,多考虑感染性疾病。
疼痛性质:短暂性痉挛多与功能性问题相关;持续性剧痛需警惕器质性病变。
是否与进食有关:餐后疼痛或恶心多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3.初步处理建议
停止进食刺激性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暂停进食数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同时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脱水。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胃酸药物(如铝碳酸镁)或保护胃黏膜药物缓解不适。
若伴随剧烈疼痛、呕吐不止、黄疸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前往医院检查。
4.医学检查与诊断
血液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胰酶异常。
超声或CT:排查胆囊、胰腺等器官病变。
胃镜检查:如果是长期反复胃痛,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排查胃溃疡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部不适通常是消化系统的信号,应根据症状特点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或就医评估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