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了解是否有长期饮酒、病毒性肝炎感染、药物滥用或代谢性疾病等相关病史。
观察临床表现,如乏力、食欲下降、腹胀、水肿、黄疸等,晚期可能会出现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和腹水等特征。
触诊可发现肝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整,部分患者表现为脾脏肿大。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测:主要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肝硬化时,转氨酶水平可能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常规及免疫学检测:可能出现贫血、白细胞减低和血小板减少,还可以检测乙肝、丙肝等病毒标志物。
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用于评估肾功能损害和酸碱、电解质失衡情况。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肝脏大小、形态、纹理变化,以及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脾脏增大和腹水。
CT或MRI:更为详细地观察肝脏结构异常、结节形成和肿瘤可能性。
弹性成像技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是判断肝硬化的重要手段。
4.肝组织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硬化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但此项操作有一定风险,需权衡临床必要性。
5.内镜检查
胃镜可用于筛查由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也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肝硬化的诊断需要结合多方面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评估后才能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