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下食管括约肌是一道重要的“关卡”,当其张力减弱或松弛时,胃酸和食物更容易返流至食管。这种情况可能与肥胖、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相关,也可能是由于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导致括约肌松弛。
2.胃内压升高:过量进食、高脂饮食或者胃部疾病可能导致胃内压力增高,当胃内压力超过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时,胃内容物会被迫反流进入食管。妊娠期女性因腹腔压力增加,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3.食管蠕动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食管蠕动帮助将胃内容物迅速清除。但若食管运动功能减弱(例如因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胃内容物滞留食管时间延长,会加重反流症状。
4.胃排空延迟:胃动力不足或其他病理因素(如糖尿病性胃轻瘫)会导致胃内容物长期滞留,增加反流风险。部分人群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炎,可能间接影响胃排空功能。
5.解剖结构异常:某些解剖变化,如膈疝,会改变胃和食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导致胃内容物容易返流至食管。
食物反流不仅可能引发烧心、反酸,还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持续刺激,严重者甚至导致食管炎或其他并发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戒烟限酒,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如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