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肠道超负荷:胃部在正常情况下可容纳约1-1.5升食物。如果短时间内进食过多,胃内容物无法充分消化,会增加肠道蠕动,引发腹泻。同时,大量高脂肪、高糖分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胃肠功能紊乱。
2.营养成分相关影响:部分人群对某些食品中的成分较为敏感。例如,高油脂食物可能刺激胆汁大量分泌,导致肠道无法彻底吸收脂类;乳糖不耐受者如果摄入过多乳制品,可能因乳糖未被分解而产生腹泻。
3.肠道菌群失衡: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高纤维食物、含糖饮料等,可能导致肠内菌群比例失衡,产生异常发酵反应,也可能引发腹泻。
4.体内水电解质调节:吃得过多可能使身体代谢需求增高,尤其是进食高盐分食物时,会引起胃肠粘膜局部渗透压变化,导致排便次数或性状异常。
5.情绪和睡眠影响:晚上暴饮暴食可能干扰夜间正常休息,进而导致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控功能下降,次日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包括腹泻、胀气等。
建议调整饮食行为,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已发生腹泻,可适当补充电解质和液体,必要时服用益生菌协助恢复肠道健康。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其他如高热、剧烈腹痛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