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食管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逆流导致烧心、反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食管炎。
食管癌:一种恶性肿瘤,早期通常无症状,可表现为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
2.胃部疾病
急性或慢性胃炎:由感染幽门螺杆菌、不良饮食习惯或药物刺激引发。
消化性溃疡:涉及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可能伴随上腹痛或黑便。
胃癌:多数为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有体重减轻、呕血等表现。
3.小肠和大肠疾病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吸收障碍,多与酶缺乏或手术有关。
慢性腹泻:感染、炎症或功能性紊乱均可能导致。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是常见表现。
结直肠癌:大肠肿瘤,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贫血。
4.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可引起肝损伤甚至肝硬化。
脂肪肝:因脂质过度沉积导致肝细胞受损,常与肥胖、糖尿病相关。
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表现为腹水、黄疸、食欲不振等多系统症状。
5.胆道与胰腺疾病
胆囊炎与胆石症:胆囊内炎症或结石形成,可能引发右上腹剧痛、恶心。
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通常由酗酒或胆结石引发,表现为严重腹痛。
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后期可能出现黄疸和快速体重下降。
6.功能性消化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腹胀伴便秘或腹泻为主要特点,无器质性病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异常或心理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
7.其他特殊疾病
消化道出血:可能由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造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消化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等,表现为腹泻、高热等症状。
在实际诊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内镜检查结果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患者需配合规律随诊和生活方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