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感染能力强、感染率高的特点。据统计,全球约有50%以上的人群携带幽门螺杆菌,其中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较高,可达到70%-90%。
2.幽门螺杆菌能够定植于胃黏膜表面,通过分泌尿素酶将尿素转化为氨,形成碱性微环境,从而抵抗胃酸的杀灭。其分泌的毒力因子如CagA蛋白和VacA毒素会损害胃黏膜上皮细胞,诱发慢性炎症。
3.在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感染后可引发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导致糜烂,临床表现包括腹胀、嗳气、恶心等。
4.对于消化性溃疡,约70%-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60%-80%的胃溃疡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该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和刺激胃酸分泌过多,使黏膜缺损更加严重。
5.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原,其长期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未感染者增加2-6倍,尤其是在伴随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时。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需严格遵从医嘱进行抗菌治疗,并注意饮食卫生以避免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