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急性期处理(0-72小时):
损伤后初期应采取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这可以有效减少肿胀和疼痛。
冰敷每次20分钟,每2-3小时进行一次,以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2.恢复期(3天至数周):
减少走动和负重,使用拐杖或护具保护脚踝以促进愈合。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始进行轻柔的活动,避免过度用力。
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如脚踝的圆周运动和背屈、跖屈活动。
3.功能恢复期(几周到几个月):
强化肌肉训练,包括小腿肌群和踝部稳定性训练。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支撑力量和预防再次受伤。
平衡训练,通过单腿站立和使用平衡板来提高本体感觉。
慢慢增加运动强度和复杂度,逐渐恢复到完全负重和运动状态。
4.全面恢复期:
当无疼痛且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平衡感恢复良好时,可以开始恢复正常运动。
若从事高强度运动,应考虑佩戴脚踝护具以提供额外支持。
整个康复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损伤处的恢复情况,若出现任何异常疼痛或肿胀,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调整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