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5-02-0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因是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导致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和改变。其发病机制包括血管收缩、动脉硬化、视网膜灌注不足及出血。

1.血管收缩:高血压引起视网膜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导致局部血流减少。这种情况会导致视网膜供氧不足,从而影响视网膜功能。

2.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壁增厚和硬化,这一过程可能还伴随玻璃样变性。动脉硬化降低了血管弹性,使得视网膜的血液供应更加不稳定。

3.视网膜灌注不足:高血压状态下,尤其是急性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灌注压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视网膜缺氧。这种缺氧状况可能激活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包括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最终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4.视网膜出血与渗漏:由于血管壁结构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和血细胞成分渗入视网膜组织,引发水肿和出血。还可能出现棉絮斑,即微小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梗死。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通常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直接相关。合理控制血压水平对于预防和减缓这种病变十分重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