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生理因素:人类的生物钟在调节昼夜节律方面起重要作用。在黄昏时分,褪黑激素水平增加,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研究表明,在夜间,一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可能会波动,从而影响情绪和行为。
2.环境因素:天黑后,光线的减少可能使患者更难以辨别周围环境,这可能引发困惑、焦虑以及不安。白天的活动减少可能导致精神能量的积累,使得患者在夜间表现出更多的烦躁和紊乱行为。
3.疲劳因素:经过一天的活动和刺激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疲劳可能加剧认知障碍。疲惫感会让大脑更难维持正常功能,尤其是在面对新的、复杂的或令人困惑的事件时。
4.社交因素:晚上的社交互动通常比白天少,社交隔离可能导致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增强。这种社交剥夺可能加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时间和空间意识混淆。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和护理人员应该了解这些可能的诱因,并采取措施缓解夜间症状,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舒适的照明,以及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适当的干预可以帮助减轻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夜间的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