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通常用于缺血性中风后预防再发。剂量和疗程需遵循医嘱。
2.抗凝药物:适用于高危心源性栓塞患者,如房颤导致的中风。华法林、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等药物可以用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药物需要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
3.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中风风险。例如,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常被使用。
4.溶栓药物: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如果在症状出现后的4.5小时内,可能考虑使用阿替普酶等静脉溶栓药物,有助于恢复脑部血流。此类治疗对时间要求严格,且需评估出血风险。
及早干预和定期随访对于中风患者十分重要,尤其关注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同时,应配合生活方式改变,如控制饮食、规律锻炼和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