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选材与浸泡:
按照医生处方准备好所需中药材,一般包括根茎类、果实类、花叶类等。
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具体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通常为30分钟至2小时。
2.煎煮与过滤:
将浸泡后的中药材连同浸泡液一起倒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加水至药材的1-2倍,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煎。
一般需要煎煮两次,每次约40-60分钟。第一次煎煮取出药液后,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
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去除药渣。
3.浓缩与收膏:
将过滤后的药液倒入干净的锅中,小火慢熬,不断搅拌避免糊底。
药液减少至原体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开始观察其粘稠度。一般药液浓缩到具有一定粘稠性,但仍能流动即可。
4.添加辅料:
根据配方的需求,常见的辅料有红糖、蜂蜜、冰糖、人参、鹿茸等。辅料应在药液浓缩后逐一加入,并不断搅拌使其均匀融合。
辅料加入后继续熬煮数分钟,使膏方达到理想的粘稠度。
5.成膏与保存:
熬好的膏方冷却后会进一步变稠,应趁热装入干净的玻璃罐或瓷罐中保存。密封后放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一般可保存6个月至1年。
每次使用前用干净勺子取膏方,避免污染。
在熬制膏方时,需要严格按照处方和剂量操作,以确保疗效和安全。中药材和辅料的选择及比例也需遵医嘱,不可随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