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近视的基本定义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状态,表现为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物体模糊。
在正常情况下,平行光线穿过角膜和晶状体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对于近视患者,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
2.离焦的概念及影响
离焦是指光线不能在正确的位置聚焦,从而导致图像模糊。近视离焦特指由于近视导致的远处物体离焦。
当一个人患有近视时,眼睛的光学系统会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即所谓“负离焦”,从而产生模糊的影像。
3.近视离焦的原因和调节
近视的形成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及眼球轴长过度增长有关。
通过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矫正光线路径,使其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进而改善视力。但这些矫正措施只能暂时解决离焦问题,并不能彻底治愈近视。
4.近视离焦对视力的长期影响
长期未矫正的近视离焦可能会导致视网膜等眼部结构的慢性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剧近视的发展。
为防止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需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由此可见,近视离焦是近视患者常见的一种视觉现象,通过适当的矫正手段可以有效缓解,但并不能根治。预防近视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