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靶向药物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其有效。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其中约60%的患者存在可靶向的基因突变。
2.常见的靶向基因包括EGFR、ALK和ROS1。研究显示,EGFR突变约占亚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30-40%,而在欧美则占10-15%。ALK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为3-5%。
3.主要的靶向药物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这些药物针对EGFR突变,通过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止癌细胞增殖。数据显示,使用这些药物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可以延长至14-18个月。
4.针对ALK融合基因的药物包括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这些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且其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29个月。
5.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可以使用克唑替尼。这类药物的有效率高达70%以上。
靶向药物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也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合适的靶点。在使用靶向药物过程中,还应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皮疹、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