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发生原因:
胃食管连接压力降低:正常情况下,食管与胃之间的括约肌(下食管括约肌)应保持收缩状态,以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当该括约肌松弛或功能异常时,容易引起反流。
胃内压升高:过量进食、腹胀、肥胖等因素会增加胃内压力,从而促进胃内容物向上逆流。
解剖异常:如食管裂孔疝,会导致胃部位置异常,增大反流风险。
2.常见症状:
烧心: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灼热感,多在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夜间加重。
反酸:酸性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带来酸涩感。
吞咽困难:长期反流可能导致食管炎,造成吞咽时疼痛或梗阻感。
3.并发症:
食管炎:胃酸对食管黏膜的侵蚀可引起炎症。
食管狭窄:长期炎症和修复过程中,食管壁纤维化,导致狭窄形成。
巴雷特食管:持续反流刺激使食管下段黏膜发生病理性变化,有癌变风险。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摄入咖啡、酒精、巧克力、辛辣食物;控制体重;进食后不立即躺下。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效果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可采取抗反流手术,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食管反流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症状控制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