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食物变质: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食物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就很容易发生变质,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食用这些变质食物后,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甚至腹泻。据统计,高温天气下,细菌繁殖的速度可以比常温环境下快数倍。
2.饮用水污染:夏季暴雨增多,有可能导致饮用水源被污染。如果饮用了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水,也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研究表明,在暴雨过后,水体中病原微生物含量显著增加,相应地,水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会上升。
3.细菌和病毒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在高温季节更为活跃,通过食物或直接接触传播。当摄入了被这些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或水时,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炎。
4.个人卫生习惯:在高温季节,人们往往流汗较多,易忽视良好卫生习惯。手部卫生不到位可能会增加病原体传播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以降低感染风险。
5.免疫力低下:某些人群如老人、儿童或免疫系统较弱者更易受到感染。在夏季尤其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优化生活方式以增强抵抗力。
夏天频繁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应注重食品安全和饮水质量,以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腹泻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