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饮食结构不合理
大便形态异常通常与饮食纤维不足有关。每日膳食纤维推荐摄入量为25-30克。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如芹菜、菠菜)、水果(如苹果、梨)和坚果。还需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每日饮水量以1500-2000毫升为宜。如果水分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结。
2.排便习惯问题
长期憋便或排便过于用力可能导致直肠功能紊乱,使大便变细或不成形。建议养成规律排便习惯,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较为理想,并避免久坐马桶以减少对肛门的压力。
3.肛门直肠疾病
肛裂、痔疮或直肠狭窄可能导致肛门疼痛及大便变细。这些疾病常伴随便血、肛门瘙痒或异物感。如果存在这些症状,应尽快就诊,明确诊断后可采用药物、手术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4.肠道器质性病变
如果大便持续变细且有长期腹泻、不规则便血或体重减轻的现象,需警惕结直肠癌、肠息肉或炎症性肠病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5.心理因素影响
精神压力过大或焦虑情绪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大便稀薄、次数增多等。缓解心理压力可通过适当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以及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来实现。
6.感染性因素
某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会使大便呈稀烂状,并伴随腹部不适。根据感染类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或驱虫药物。
若症状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需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或内镜检查寻找潜在原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