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血糖水平:进食后,如果摄入的是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然后迅速下降。这种波动可能会引发持续的饥饿感。
2.食物种类与营养密度:缺乏蛋白质和纤维的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饱腹感。蛋白质和纤维有助于延长饱腹时间,因为它们消化得较慢。
3.饮食行为:进食速度过快可能影响饱腹感信号的传递。大脑需要时间来接收和处理胃部发出的饱腹信号。
4.心理因素:情绪或压力可能导致心理上的饥饿感,称为情绪性饥饿。
5.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影响体内饥饿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平衡,增加饥饿感。
6.荷尔蒙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如女性月经周期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饥饿感增加。
调整饮食结构以增加蛋白质和纤维摄入,改善生活方式习惯,并注意情绪管理,有助于缓解餐后饥饿。有持续问题时,应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