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是如何逐渐发展成肠癌的

2025-04-0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炎症通过引发持续的组织损伤和细胞异常增殖,可能逐渐发展为肠癌。这一过程通常是长期且多步骤的,从简单炎症到癌变经历多个复杂机制。

1.慢性炎症的启动

慢性炎症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或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引发。炎症期间,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分子会诱发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导致细胞突变。

2.促进基因突变的环境

炎症导致的氧化应激产生活性氧和氮自由基,这些物质直接作用于DNA,引起碱基错配、链断裂等损伤。炎症微环境中还可激活促癌基因或抑制抗癌基因功能,增加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可能性。

3.细胞增殖与修复失控

在炎症状态下,肠粘膜组织会尝试修复受损区域,但反复刺激可能导致细胞增殖速度过快,积累更多突变。同时,长期慢性炎症会削弱DNA修复能力,使突变细胞得不到及时纠正。

4.血管生成和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慢性炎症可通过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为突变细胞提供更多养分和氧气,帮助它们生长。炎症还会改变周围组织环境,促进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并进一步侵袭。

5.癌前病变和最终癌变

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在肠道内形成的炎症性息肉或腺瘤,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前体。如果这些病变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癌变风险显著升高。

长期慢性炎症需要受到重视,积极管理炎症性肠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同时坚持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肠癌发生的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