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了解可能的原因
呼吸道敏感性:寒冷空气可导致气道黏膜干燥和收缩,引发咳嗽。
感染:受寒后可能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伴随咳嗽及发热出汗。
哮喘或过敏性疾病:部分人群在低温环境中会出现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多伴有胸闷。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部分人在寒冷时容易出汗,这可能与体温调节功能异常相关。
2.必要的家庭护理措施
保暖:外出时戴围巾和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同时保持房间温度适宜,一般建议维持18-24℃之间。
增加湿度:室内湿度可以保持在40%-60%,使用加湿器是有效改善环境的方法。
补充水分:饮用温水有助于缓解喉咙的不适,同时促进身体排毒。
饮食调整:可以摄入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汤类,避免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3.警惕严重症状
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两周且无明显好转,应考虑是否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
咳嗽伴随浓痰、血痰、高热、剧烈胸痛等,需尽快就医排除肺部感染或其他严重问题。
若咳嗽夜间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需警惕哮喘或心脏相关疾病。
4.就医检查方向
检查肺功能,判断是否有气道高反应性或哮喘。
胸片或CT检查,用以排除感染性疾病或肺部病变。
完成血常规或C反应蛋白测试,以确认是否有感染。
对于频繁出汗者,可查甲状腺功能或糖尿病指标评估代谢状态。
寒冷气候中的咳嗽和出汗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若通过简单保暖、环境改善等未见明显缓解,应及时咨询医疗机构。避免拖延治疗,以防基础疾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