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和生物钟的关系:人体的生物钟受光照影响,白天醒来后,体内的褪黑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到晚上光线减弱时,褪黑激素开始分泌,促使人产生困意。一般来说,晚上10点左右是褪黑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此时入睡能与生物钟自然同步。
2.深睡眠阶段的调整:正常情况下,人在入睡后约90分钟进入深睡眠状态,而深睡眠在夜间前半段占比最高。若在10点到11点入睡,则可以在凌晨12点至3点这一黄金修复期内完成较多的深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功能增强。
3.健康风险的规避:研究表明,长期熬夜或晚于凌晨1点入睡的人,其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心理问题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而在10点到11点入睡则能够降低这些负面影响。规律作息还能帮助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
4.年龄因素的差异:成年人建议每天保证7到8小时睡眠,因此10点到11点入睡且早晨6点至7点起床是符合健康需求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睡眠,建议稍早入睡,而老年人因深睡眠减少,可适当延迟入睡,但也需保持规律。
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减少睡前饮用咖啡因或酒精类饮品,以提升入睡效率和休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