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即使周末也尽量不打乱节奏。研究显示,规律作息可显著改善睡眠效率。
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或高糖食物,这些物质可能会干扰深度睡眠阶段。建议至少在睡前4小时停止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但适当的日间锻炼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例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2.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通常建议维持在18-22℃之间。良好的寝具,如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也能改善睡眠体验。
如果对光线较为敏感,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睡眠眼罩;对于噪音,可考虑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器。
3.缓解心理压力
如果睡眠问题与焦虑或压力相关,可尝试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法。这类方法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更快入睡。
日记记录情绪和忧虑事项,将其写下可能有助于减少心理负担,从而减少辗转反侧的情况。
4.关注激素和健康状况
女性荷尔蒙水平波动(如月经周期、妊娠期、更年期)常影响睡眠。若怀疑相关问题,应尽早咨询医生以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或激素替代疗法。
排查潜在的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抑郁症、焦虑症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它们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5.合理利用外部辅助
针对短期失眠可以尝试非成瘾性的助眠药物,但是长期服用需谨慎,必须由专业人士指导。
一些非药物疗法如认知行为治疗被证实对长期失眠有效,通过改变对睡眠的负面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逐步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重视规律的休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心态和外部环境能显著改善多数女性的睡眠问题。若经过自我调理仍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就诊排查潜在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