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验光检查
验光是一种常见且必要的评估方式,可以准确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包括远视、正视和近视等情况。
6岁以下儿童:建议使用睫状肌麻痹验光,以避免调节误差。数据正常范围通常为+150到+250度的远视储备。
6至12岁儿童:由于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储备减少,但应保持在+75到+125度之间。如果低于此范围,提示近视风险升高。
2.眼轴长度
眼轴即眼球前后径的长度,与近视发生显著相关。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约增加300度。
正常情况下,3岁左右的眼轴长度为22毫米;6岁时约23毫米;成年时24毫米左右。
如果在特定年龄段眼轴显著偏长,如8岁的眼轴超过24毫米,则需警惕高度近视可能性。
3.角膜曲率与晶状体参数
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形状影响屈光状态。较平坦的角膜或较厚重的晶状体,可能会降低远视储备,增加近视风险。
儿童正常角膜曲率半径在7.6至8.0毫米之间。过于陡峭可能加速近视发展。
4.双眼调节与集合能力
调节指眼睛对焦的能力,集合是双眼同时看近物时的内转功能。如果调节或集合能力异常,可导致视疲劳,间接引发近视。
通过动态验光和集合测试可以判断。调节幅度不足、集合功能紊乱可能需要矫正干预。
5.遗传与环境因素评估
儿童的父母如果有高度近视,其自身患近视的概率可达40%-60%。户外活动时间少于1小时/天的儿童更易出现近视储备不足。
应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尤其是学龄前及成长中的孩子。通过验光、眼轴测量等方法,尽早发现屈光发育偏离情况,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延缓近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