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泌尿系统感染
下尿路感染是排尿末期有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如膀胱炎和尿道炎。感染会导致尿道黏膜破损,引发血尿,同时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2.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容易在排尿时摩擦膀胱壁,尤其是在排尿结束时,压力减小导致结石移位,刮伤黏膜引起血尿。部分患者还可能感到耻骨上方疼痛或排尿困难。
3.前列腺疾病
男性群体中,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可能压迫尿道,影响尿液排空,并导致尿道及周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男性。
4.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特别是膀胱癌,也可能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肿瘤侵犯组织后,破坏局部血管结构,从而引发出血。
5.服用抗凝药物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其血管脆性增加,轻微刺激也可能诱发泌尿系统毛细血管出血,导致血尿。
6.其他原因
程度较重的运动导致的血尿、外伤、先天性血管异常等也可能涉及,但相对少见。
排尿末段出现血液现象应作为警示信号,建议尽早就医,通过尿常规、B超或膀胱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