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小肠结肠炎

2025-07-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小肠结肠炎是指小肠和结肠出现的炎症性病变,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其诱因包括感染、药物使用以及其他疾病。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是小肠结肠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经常导致这种疾病。感染后的潜伏期和症状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症状可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

2.药物因素:某些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可能导致小肠结肠炎。这类药物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或直接损伤肠黏膜引发炎症。

3.非感染性因素: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类型,也会引起小肠和结肠的炎症。放射治疗后也可能出现类似病情。

4.症状特征:典型症状包括急性腹泻、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发热和食欲不振。脱水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并发症,尤其是在严重腹泻的情况下。

5.诊断方法:医生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如大便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胃肠镜检查)来确诊小肠结肠炎。

6.治疗措施: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因。在细菌性感染中,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而对于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包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对于炎症性肠病,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管理,有时甚至需要手术干预。

及时识别和治疗小肠结肠炎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并防止并发症发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合理使用药物以及关注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免费咨询